景山朽柏古,勝跡壯曹南。
莘野分青靄,湯陵挹翠嵐。
千峰銜碧回,萬柳落紅酣。
翹首斜陽際,登臨路尚諳。
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曹縣梁堌堆遺址
曹縣歷史遺跡的探尋,在古代的曹縣境內曾經有過曹南山、青山、景山和涂山等山脈,至今仍留有歷史遺跡,同時曹縣還有古八景。古八景為曹縣歷史上的八處著名景觀,分別是:湯陵異木、漢舍嘉禾、莘野春耘、景山夕翠、霸主盟壇、驛寺新塔、九曲洪濤、奎閣凌云。
梁堌堆遺址風景
由于時代久遠、陵谷變遷和戰亂破壞等原因,這些景觀有的已經不復存在,有的已成為殘山剩水。也許是歷史太偏愛景山,雖然幾千年來它經歷了太多的滄桑巨變,但仍然給我們留下了那段歷史,讓我們這些后人還有機會一睹景山夕翠的勝景。
景山,也就是位于曹縣侯集鎮東北的梁堌堆遺址所在地,在歷史上又被叫作丕山,也叫作楚丘,商湯建都景亳所在地。商朝時景山是曹縣境內象征興盛的著名圣山,《國語·周語》有“商之興也,梼杌次于丕山”的記載,商湯建立的國都亳,也是因為有景山而名景亳。在商湯滅夏前,曾在景山會盟諸侯,作《湯誓》,歷數夏桀之罪,史稱“景亳之命”。商湯滅夏后,天大旱,湯王穿素衣騎白馬,“剪發斷手”,親自登上景山桑林,把自己當作犧牲,自責不足,祈天求雨,言未畢,大雨降下,旱情解除。
梁堌堆遺址上的景山夕翠詩文碑
而在更早的夏禹時期,景山因為遍布桑林而被當地人們叫作桑臺,據說大禹治水時,見到在此等待的涂山氏女嬌,于是與其在桑臺成婚,所以桑臺也見證了歷史上最早的一段美好姻緣,在《楚辭·天問》中就有“禹之力獻功,降省下土四方,焉得彼涂山女,而通之于臺桑?”的記載。再后來,桑臺便成了當地青年男女相會的一個場合,成就了無數男女的姻緣。
夏朝中后期桑臺為楚人所居,故稱楚丘,后來楚人集體南遷建立楚國,所以景山應該是楚人先祖生活過的地方之一。秦朝末年,楚國名將項羽在前往營救趙國的途中還曾到過景山一帶,也算是對于他們先祖的憑吊和懷念,在距離景山不到五公里的西北有一處青山堌堆遺址,見證了項羽的發跡,同時也見證了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。
在先秦時期的《詩經·商頌·殷武》中也有這樣的記載:
陟彼景山,松柏丸丸。
是斷是遷,方斫是虔。
松桷有梴,旅楹有閑,寢成孔安。
意思是登上景山,看到那些粗壯挺直的松柏,把它們砍伐搬運下來,建成宗廟,用于祭祀先祖??梢姎v史上的景山山上一直都是松柏蒼翠、郁郁蔥蔥的美景。
梁堌堆遺址上面的古柏樹記載了那段滄桑歷史
冬至,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節氣到了。俗話說:冬至大如年,人間小團圓,這一天,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是標配。
精彩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
共0條評論